今年武昌区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说了啥?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!

2019年打造“红色引擎+五线推进”升级版

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



过去一年,武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、区委的决策部署,围绕打造“红色引擎+五线推进”升级版,克难攻坚,砥砺奋进,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。



2019年工作成绩单

2020年保持全面领先的发展态势

努力建设新一线城市首位之区



2020年武昌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,将增强定力信心,逆势加压奋进,保持全面领先的发展态势,努力让全区的产业更高质、生态更友好、人民更幸福;对标一线城市,跳起摸高谋远,进一步守好底线、补齐短板、提升品质、打造亮点,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努力建设新一线城市首位之区。

2020年『排头兵推进』

围绕构筑产业高地

勇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

【目标】做大总部经济

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,健全总部企业认定、评估体系,鼓励总部企业整合资源、拓展市场。着力引进培育500强企业区域总部、“第二总部”及研发、管理、结算中心,全年新增总部型企业10家以上。全面推广“楼长制”,建立星级楼宇评定制度,开展十佳楼宇评选,促进公共服务、物业管理、产业植入提档升级,全年建成高端商务楼宇8栋, 新增5亿元楼宇2栋。

【目标】做强重点产业

金融服务业聚焦打造中部“新金融特区”,全年新增优质金融机构6家,基金总规模达到700亿元。工程设计业聚焦“设计之都”品牌打造,大力支持铁四院、中南电力设计院、中交二航院等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。文化旅游业聚焦资源整合,强化创意设计、新媒体、全域旅游等行业龙头企业引进,加强夜游武昌精品线路、沉浸式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与推介。商务商贸业聚焦发展体验式消费,全年引进品牌首店50家,实现进出口总额30亿元。

围绕创新驱动发展

勇当创新型城区建设的排头兵

【目标】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

聚焦信息科技、智慧数据、生物健康、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,引进、培育一批细分领域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。推动形成龙头企业主导、高校院所参与、地方政府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,全年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活动12场,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0亿元以上。

【目标】探索产业创新融合发展

完善“科技+金融”融资模式,加大金种子企业培育力度;围绕“科技+文化”融合创新,大力培育多元化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,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武昌特色的原创IP;以“科技+商贸”引领新型消费,打造商业新模式;加快“科技+公共服务”平台建设,提升医疗、教育、养老、城市管理等领域智慧运用水平。

【目标】实施高新企业倍增计划

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高成长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创新标杆企业四个培育库,形成孵化一批、培育一批、认定一批、树标一批的工作格局。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,总量突破300家。

围绕市场企业口碑

勇当营商环境改革的排头兵

【目标】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

加大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力度,拓展“就近办”。完善综合窗口集成服务模式,推广“套餐办”。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应用,提速“网上办”。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。

【目标】完善企业服务机制

建立企业服务“专员负责制”,形成一门式企业诉求解决工作闭环。开展企业服务直通车系列活动,提速申报、审批、兑现流程,确保80%以上政策适用简易程序,兑现时限压缩至15天以内。

【目标】加快民营经济发展

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,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,安排政府采购预算总额的40%专门面向小微企业采购,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。

围绕城市功能再造

勇当项目落地攻坚的排头兵

【目标】推动滨江商务区项目全面开工

强化临江区域建筑布局、界面及空间形态管控,构建长江右岸美丽天际线。成立滨江核心区建设管理综合指挥部,整体把控项目手续办理和建设进度。推动阿里巴巴产业社区、武汉长江中心、凯德来福士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,保障联投中心等重点项目和武九综合管廊重点工程有序实施。

【目标】加速华中金融城建设运营

全面完成中北路沿线征收收尾,基本完成土地出让。推动长投生态中心等平安项目开工建设,加快湖北金控中心、方正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。实行“一楼一专班”对接机制,强化产业导入,提升区域金融中心形象。

【目标】力促武昌古城蝶变新生

探索“景区+街区+社区”发展模式,加强古城保护与复兴。全面完成昙华林核心区整治修缮,布局建设城墙博物馆、当代艺术中心等文化项目。深挖省中医药大学、省美术学院、武汉音乐学院等特色院校资源,打造中医巷、美术街、音乐谷。

【目标】加快南北两翼产城融合

从愿景与规划转向行动和项目。白沙洲地区实施八铺街堤江滩综合整治;加快都市工业园整理腾退,推动武船二分厂项目开工;杨园地区加快南山集团华中总部建设,推动铁路遗址公园项目落地。

【目标】完善城市功能设施

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全力保障轨道交通5号线、8号线二期、11号线三期、和平大道南延线、友谊大道高架等重点工程,新建武车一路等微循环道路11条,打通兴国北路等断头路4条。改善老旧城区环境,综合整治老旧小区8个,改造二次供水点位150处,加装电梯60部。新建社区足球场15片。

围绕一流城市形象

勇当精致城区建设的排头兵

【目标】提升市容环境品质

完善星级城市管理标准,抓实抓细道路维护、立面环境、交通秩序和窗口地区管理。加强城市视频监控、市政公共设施等数据资源整合,提高执法实效。新增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。对全区景观亮化进行动态控制,减少光污染,让夜晚有夜晚的样子。

【目标】全面推行垃圾分类

探索定时定点投放模式,落实“社区+业委会+物业”分类投放管理制度,创建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,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,促进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。

【目标】守护城市碧水蓝天

实施沙湖、楚河及水果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,完成紫阳湖“大湖+”建设;持续抓好巡司河、罗家港、董家明渠等水质提升。推进市政管网混错接改造、高校雨污分流改造和大型管涵清淤,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。排查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,强化工地扬尘和渣土清运管理,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%以上。

围绕幸福指数提升

勇当优质均衡服务的排头兵

【目标】推动基础教育优质扩容

加快学前教育发展,新增普惠幼儿园3所、学位500个。启动新河街学校改扩建、大东门小学迁建工程,完成实验中学整体改造和复地东湖国际配建学校建设。启动南湖中学改扩建,带动南湖地区教育资源整合扩容。深化新高考、新课改研究,促进教育教学和育人方式变革。扎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,确保校园绝对安全。

【目标】扩大健康服务优质供给

健全“医联体”运行机制,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,签约家庭医生实际服务率达到85%。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。

【目标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

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启动区图书馆新馆建设,推动街道、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设施提档升级;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服务保障好马拉松、渡江节等赛事活动。

围绕夯实民生基础

勇当和谐城区建设的排头兵

【目标】提高社会保障能力

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新增就业2.1万人。大力推进全民参保,社保扩面新增4万人次。加强养老设施建设,推进“三助一护”服务体系全覆盖,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0个、“互联网+居家养老”服务网点12个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巩固对口农村帮扶成效。

【目标】提升基层治理水平

完善“民呼我应”工作机制,进一步做强街道、做优平台、做实网格,提升服务实效。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建设,深入推进“三社联动”。实施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制度,切实为基层减负。

【目标】筑牢平安稳定底线

狠抓安全风险排查、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,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区。持续推进“清源”行动,加强网络借贷、预付消费风险排查整治。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,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。

【编辑:蔡婉婷】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