稳!“大黄鹤楼·武昌古城”荣获2019武汉十大特色文旅体IP

还记得8月由长江日报文旅研究院联合省、市、区文旅部门共同发起的“世界军运·寻找武汉十大特色文旅体IP”活动吗?

12月23日晚,“好玩武汉·2019武汉十大特色文旅体IP”榜单发布仪式在长江日报传媒集团云端艺境发布中心举行。

△颁奖现场 来源:长江日报

武昌区特色亮点文旅体品牌“大黄鹤楼·武昌古城”以显著的广泛影响力与公众评价度,荣获“好玩武汉·2019武汉十大特色文旅体IP”称号。

大黄鹤楼·武昌古城

翻开武昌历史画卷,深邃悠远、厚重璀璨:1790多年前,东吴孙权在此筑城,开启了武昌的历史文明进程,跨越十二朝代,沧桑变迁,文脉不断;100多年前,仁人志士在此打响了“辛亥革命第一枪”,用热血铸就首义精神,锐意革新,风云激荡;如今这片湖北省委、省政府所在之地,历史文化、首义文化、红色文化、荆楚文化等交相辉映,相得益彰。

△武昌古城范围 巧思文绘制

大黄鹤楼-武昌古城范围以蛇山和黄鹤楼为中心,以古城墙为边界,总面积约7.7平方公里。1790多年的古城历史精华凝聚在这片土地上,以她优雅的韵姿展现出武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的魅力。

古城武昌的魅力

三国时,孙权在此建城

寓其“以武而昌”

岁月流转

这里建起了“千古江山第一楼”

也向世人发出“辛亥首义第一枪”

一城荆楚风韵,千载大成武昌

这里有“江南三大名楼”之一的黄鹤楼

独立于蛇山之上

登楼远望 大江气魄尽收眼底

充满白云黄鹤的诗情画意

在这里 与诗人对话

观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的篇章

品“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”

叹“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”

△黄鹤楼 摄影:陈政然

黄鹤楼赋予这座城市太多的历史印记,也升华了其文化底蕴。古时,黄鹤楼是文人墨客登楼赋诗之地,留下不胜枚举的千古佳话;今日,黄鹤楼点睛了这座城的人文艺术品格,长江东去,诗意飞扬。

明朝时,武昌建起雄伟城墙,开九座城门。武昌古城从明朝确定城市格局至今,北面的武胜门,西面的汉阳门、平湖门、文昌门,南面的望山门、保安门、中和门,以及东面的宾阳门、忠孝门,这九大城门清晰地划定了古城沿承百年的文化肌底。如今,城门仅存一座,因纪念武昌起义,由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。

△起义门 摄影:罗逊

昙华林是1371年武昌城扩建以后形成的一条老街,集中了50多处近代历史建筑。各流派建筑纷呈,新与旧在这里交汇,中与西在这里杂糅,从昙华林,几乎可以看到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。被誉为是“一部活的百年近代史教科书”。

蜚声荆楚、名扬海内外的“汉味小吃第一巷”——户部巷,已经成为“汉味小吃”的代名词和城市名片,它汇江汉五粮、集天下干鲜,精烹细调,孕育出一道道经典小吃,是游客来汉的必打卡地。

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,红墙红瓦,被武汉人称为“红楼”,它是100年前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——鄂军都督府的遗址,见证着古城武昌的峥嵘岁月。

首义广场南侧是一座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兴建的专题博物馆。辛亥革命博物馆设计感十足,几何形外观和“楚国红”色调,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,俯瞰呈V字造型,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。

都府堤这条著名的红色街区,是武昌红色精神的根本所在。长不足500米的老街,集中坐落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、毛泽东同志旧居、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等红色景点,里面陈列的一张张珍贵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古朴实物,将人的思绪带进那已经远去的峥嵘岁月。


今日武昌,古老的历史与现代的文明并肩,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天下瞩目。如何守护千年古城,续写城市繁华,是武昌区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。经过持续修缮、改造,武昌古城正不断刷新着整体颜值,焕发出勃勃生机,既有历史的沉淀,亦不乏时尚的元素,成为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名城。长江奔流,北望黄鹤楼屹立蛇山,在这片古老土地上,崭新的故事,每天都在上演,传续着一座城的伟大。

【编辑:蔡婉婷】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