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音70岁了!欢迎校友回家看看

公主王子请回家

????

都司湖畔,长江边上,读书声朗朗,琴瑟声和鸣。

这里有一群过年最容易被cue到才艺表演的小孩,有“碰我的人可以碰我的琴不行”的霸气音乐生,有你哼着歌我自然地就接下一段的“中华小曲库”,有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”为舞台和聚光灯而生的表演艺术家。

男女比例3:7,气质这块无人敌,人手一把琴,文能吹拉弹唱,武能撸铁防身,琴房看江景,校友是明星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,1953年建校的武汉音乐学院,出场自带BGM,星光璀璨70年。

11月19日,武音欢迎校友回家。

●武音有三个校区,解放路校区(老校区)、滨江校区(新校区)和司门口校区,通通都在武昌古城里,位置寸土寸金。前两个挨在一起,隔条花堤街,往返步行10分钟。

最后一个校区被称为“北少林”,主要是男生宿舍。以前“北少林”的来滨江上课,起码要提前半小时出发,他们背着比身高还高的低音提琴负重前行,被迫练就了一身肌肉。

●前几年,武音大手一挥,包了几辆公交,改造为武音专线,不要钱。公交穿梭于三个校区,往返教学楼之间,直达宿舍楼下。

这样的阵仗,放在整个武汉高校圈,也是第一次见。

●武音内还有座博物馆,很多人不知道。

作为湖北省唯一的音乐博物馆,馆内放着1:1仿制的曾侯乙编钟,对,就是省博那个镇馆之宝,编钟之最。

省博的编钟只可远观,武音馆内的编钟却可看可摸,还可以上手敲,亲自感受来自战国时期的千古绝响。

●看编钟的时候,一抬头发现6个摄像头整整齐齐对着我。

被称为“监控器之乡”的武音,据说校内摄像头360度无死角。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安全,几乎每栋楼每间房都需要刷卡才能进。以前武音隔壁就是消防队,当年食堂着火,消防车只用了2分钟就开到了门口。

好在武音人为舞台而生,摄像头再多,总不也就是个观众。

●武音滨江校区拥有全亚洲最高的琴房大楼,24层,层层遍览长江。

一面对着大桥,一面对着鹦鹉洲,白天看日升日落橘子海,晚上看武汉小“金门大桥”红光满面,随手对着窗户一拍,就是摄影师傅们梦寐以求才能寻得的top级机位,武音人的日常,浪漫得你不敢想。

当琴房化作个人舞台,江面波光变成聚光灯,长江是唯一的听众,用浪花鼓掌。

●每天早上5点58分,天还是黑的,闹钟却响起一片。漆黑的武音宿舍里,大家眼睛还没睁开,手已经条件反射打开琴房预约系统——

一场无声的抢琴房之战日日都在武音上演。6点准时放号,伴随一声声尖叫,抢到的安心睡一会儿,没抢到的安心睡一整天。

●拥有琴房只是速度与激情的第一步。去琴房大楼搭电梯,是第二步。

如果不算好时间提前去等,就会遇到“一到我就电梯满员”的魔咒,人挤人的时候,等三趟都不一定能轮到你。

两年前,武音干脆在琴房大楼侧面加建了两部电梯。宠学生,武音是认真的。

●平时练琴,大家还会挑挑拣拣,但一遇到要考试,管他好琴坏琴,能约到的琴房,就是第二个家。

曲子从日出弹到日落,谱子从白天背到晚上,关上门,各个都是郎朗,摇头晃脑,情绪到位。打开门,面对表情严肃的老师,不弹错就是万幸。

●到了秋天,滨江校区的三栋教学楼像个双开门冰箱,聚起了江边盘旋的风,冷得不行。下雨都不消打伞,因为没有一把伞能活着走出武音。

妖风肆虐,管你是谁,伞给你吹断,发型给你吹散,乐谱给你吹到空中转。

●毕业季的时候,编钟厅和黄钟厅几乎每晚7:30都有免费音乐会,看演出跟赶场似的,跑了一个厅接着一个厅,速度与激情天天在武音上演。

●在路上想要分辨武音人的专业很简单,看琴袋形状大小能猜出乐器,看手上茧的位置和厚度能猜出技术。

要遇到谁站着手指动来动去,放心你的钱包、手机都没事,他就是在对着空气练琴。

●除了广为人知的钢琴系,武音还有作曲系、音乐学系、中乐系、管弦系、声乐系、舞蹈系、音乐教育学院、演艺学院等。

其中,音乐表演、音乐学、录音艺术3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。

●武音的舞蹈表演专业,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却总是很低调。姑娘们在练功房一呆就是一整天,留下夕阳最美剪影。

●唢呐的声音比想象中穿透力还要强,每当《百鸟朝凤》响起,隔壁学校的都以为谁家结婚开席了。

●每年的校园歌手大赛那是神仙打架,跟电视选秀一样精彩,动不动就有作曲系的大神来首原创,声乐系的飙高音响彻长江。

武音的学生,打哈欠都能给你练个声。

●爱爱糊糊的红豆沙酒酿汤圆,快立爽的绿豆汤,故乡的红烧肉排骨煲仔饭以及重庆麻辣烫,填饱了一代代武音人的胃。就不谈隔壁大成路和司门口,网上说的武汉必去美食街,对武音人来说不过是学校的一条后街。

●还有老武音人才晓得的非常台北、天一苑、金鹏酒楼,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。

●杨臣刚、朱桦、功夫胖和方晓东都是武音的,不晓得是不是这里的大明星太多,老板们的嘴巴都蛮甜,你要是去吃饭,他们开口就是“你是不是参加过超级女声的那个啊?”

●诗人张执浩也住在武音,他的生活轨迹以武音作为圆点,向外扩散。江边散步,大成路买菜,解放路等女儿放学,都司湖边的水杉树一看就是一整天。

“诗嘛,就潜藏在这些不起眼的日常褶皱中。”

●解放路校区是武音的根,校内随便一棵树,一片湖都有百年历史。

当阳光洒向四棵松广场,斑驳的树影映在红瓦拱窗,窗内琴声悠扬,舞步踢踏。

武昌古城地图里能看到的都司湖,过去陪伴张之洞创办了“两湖书院”,如今笑看小情侣们散步约会,也算见证了武音的岁月变迁。

●1953年11月19日,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定址于都司湖畔“两湖书院”旧址,这是武音的源头。

1958年,学校又与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、美术系及湖北群众艺术干部学校合并,组建成湖北艺术学院。

●据说85年入学的那批学生,招生简章上写的是湖北艺术学院,拿到的录取通知书已经成了武汉音乐学院。

1985年,湖北艺术学院改名为武汉音乐学院,一直沿用至今。建校70年,办学近百年,武音溯源千浔,而后汇成一脉。

漫步于水杉林,躺在体育馆门口的草坪,聆听武音的声音,像一首潺潺的歌。

///

男生路过琴房,隐约听到有人在弹斯克里亚宾,他心里一惊,打开虚掩的门,女生手指像蝴蝶翻飞,落日余晖透过玻璃窗,她的轮廓金光闪闪。

从此,抢琴房成为了两个人的事,他们在四手联弹之中跟随音符的跃动情绪起伏,一个人讲巴托克,另一个人说起里盖蒂,彼此会心一笑。

他们一起上大师课,听音乐会,看长江日升日落,坐在都司湖畔分享彼此耳机,毕业时两人合办了一场音乐会,连老师都说他们是神仙眷侣,叶湘伦和小雨。

花束般的恋爱照进武音,一晃就浪漫了70年。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